第5章
在成功阻止废弃工厂的失控量子能量装置后,星耀研究院与政府携手成立的监管与推广机构——“量子能源发展与监管局”正式运作。这一机构的成立,标志着量子能量传输技术从秘密研究走向有序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凌逸和他的团队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更多的挑战正接踵而至。
随着量子能源发展与监管局的组建,各方势力对星耀研究院的关注愈发密切。一些科技巨头企业看到了这项技术背后巨大的商业潜力,纷纷向研究院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够参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国际上的科研组织也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期望共同探索量子能量传输技术在全球能源布局中的应用。
卡尔教授深知,与各方合作既能加速技术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但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确保技术的安全与利益的平衡,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他组织凌逸、苏瑶等核心成员,召开了一场关于合作事宜的重要会议。
“目前有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出合作意向,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卡尔教授坐在会议桌首位,目光扫视着众人。
苏瑶率先发言:“我认为与大型科技企业合作,可以利用他们成熟的生产和推广体系,快速将量子能量传输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但我们要警惕他们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可能会对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凌逸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对于国际科研组织的合作邀请,我觉得也有很大的价值。不同地区的科研团队在相关领域可能有独特的见解和技术积累,通过合作,我们能获取更多的思路,加速技术突破。不过,在合作过程中,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必须明确。”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研究院决定与几家在能源和电子领域有深厚底蕴且注重科研伦理的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同时,与几个国际知名的科研组织建立联合研究项目,共同推进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拓展。
在合作开展的初期,一切都进展得较为顺利。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迅速注入,加快了量子能量传输装置的原型制造进程。国际科研团队带来的新思路,也为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就在研究院沉浸在合作的积极成果中时,新的麻烦悄然降临。
一些小型激进组织对量子能量传输技术表示出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这项技术过于强大,一旦被滥用,将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这些组织开始在城市中发起抗议活动,甚至采取一些破坏行动,干扰研究院与合作企业的正常工作。
一天,凌逸像往常一样前往与企业合作的研发中心。当他到达时,发现研发中心外聚集了一群抗议者,他们举着标语,高呼反对量子技术的口号。现场气氛紧张,警方正在努力维持秩序,但抗议者们情绪激动,不时有人试图冲破警戒线。
凌逸好不容易进入研发中心,里面也是一片混乱。部分实验设备被破坏,工作人员心有余悸。凌逸意识到,这些抗议活动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严重影响技术的研发进度。
与此同时,研究院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分歧。部分保守派的科研人员受到外界抗议活动的影响,开始对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他们主张放慢研究和推广的步伐,进行更多的风险评估。而以凌逸和苏瑶为代表的激进派则认为,技术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应该加快推进技术发展,用实际成果证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卡尔教授再次召集会议。他神情凝重地说:“我们现在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外部的抗议活动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研发工作,还可能引发公众对这项技术的恐慌。内部的分歧也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团队无法形成合力。”
凌逸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教授,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无端的担忧就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应该积极与公众沟通,向他们展示这项技术的好处和我们在安全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对于内部的分歧,我们可以组织更多的研讨会和实验验证,用事实来说服大家。”
苏瑶也表示支持:“没错,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公开的演示活动,邀请公众和媒体参与,让他们亲眼看到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安全性和应用前景。这样既能消除公众的疑虑,也能让内部的同时更加坚定信心。”
卡尔教授沉思片刻后,点头说道:“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们要主动出击,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凌逸,苏瑶,你们负责策划公开演示活动,向公众展示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魅力与安全性。同时,组织内部的研讨会,加强技术交流和风险评估,务必让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清楚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安全保障措施。”
会后,凌逸和苏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们精心设计演示方案,挑选最具代表性和安全性的实验项目,准备向公众全面展示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优势。同时,他们与研究院的宣传部门合作,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原理和潜在价值。
在内部,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估。通过实际的数据和实验结果,逐渐打消了部分保守派科研人员的疑虑。
随着公开演示活动的日期临近,整个城市都开始关注这场即将举行的科技盛宴。人们对量子能量传输技术既充满好奇,又带着一丝担忧。而凌逸和他的团队深知,这场演示活动将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为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未来正名。公开演示活动的日子终于到来,清晨的阳光洒在星耀研究院特别搭建的演示场地。场地周围戒备森严,警方早早地布置好了防线,确保活动的安全进行。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普通民众以及科研界的同行们纷纷涌入,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凌逸站在演示场地的后台,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现场画面,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苏瑶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紧张,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一定没问题的。”凌逸微微点头,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
随着主持人的开场致辞,演示活动正式开始。首先,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详细介绍了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潜在的应用领域。视频中,生动的动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的观众对这项复杂的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凌逸走上演示台。他身着整洁的白色实验服,面带微笑,向观众们挥手致意。“大家好,现在我将为大家展示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神奇之处。”凌逸说道,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全场。
凌逸来到一台展示装置前,这台装置由一个能量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中间相隔数十米。他启动发射端,只见一道微弱的蓝色光芒闪烁,代表着量子能量开始传输。几乎在同一瞬间,接收端的灯泡亮了起来,现场响起一阵惊叹声。
“大家看到了,通过量子纠缠的特性,我们实现了几乎零延迟、零损耗的能量传输。”凌逸解释道,“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远程电力输送,再也不需要铺设漫长而复杂的电线,既节省成本,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后,科研人员展示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演示。他们利用量子能量传输技术为空中飞行的小型无人机无线充电,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飞行;还展示了如何通过这项技术为深海探测器提供能量,让其在深海中长时间工作而无需频繁更换电池。
每一个演示项目都让观众们大开眼界,原本的疑虑逐渐被惊叹和兴奋所取代。媒体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这一个个精彩瞬间,闪光灯此起彼伏。
然而,就在演示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意外发生了。一名混入现场的激进抗议者突然冲向演示台,试图破坏设备。现场安保人员迅速反应,立刻上前阻拦。混乱中,抗议者摔倒在地,手中的小型干扰器掉落在地,发出一阵强烈的电磁干扰。
演示装置受到干扰,能量传输出现异常,接收端的设备开始冒烟。凌逸脸色一变,他迅速冲向装置,试图采取紧急措施。苏瑶也立刻在后台操作电脑,试图调整装置参数,恢复正常。
在这紧张的时刻,凌逸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迅速找到了问题所在。他果断地切断了部分电路连接,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同时,苏瑶在后台也成功地消除了干扰的影响,演示装置逐渐恢复正常。
现场观众们先是一阵惊慌,随后看到凌逸和苏瑶迅速解决问题,纷纷鼓起掌来。凌逸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着麦克风说道:“大家不用担心,正如大家所见,我们对这项技术有着充分的掌控能力,即使面对突发状况,也能确保安全。”
经过这次小插曲,演示活动继续进行。后续的演示项目更加顺利,观众们对量子能量传输技术的信心也彻底建立起来。活动结束后,媒体纷纷对此次演示活动进行了报道,正面的评价如潮水般涌来。公众对这项技术的态度从担忧转变为期待,研究院内部的分歧也彻底消除,所有科研人员都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中。
在解决了公众信任危机后,星耀研究院与各方的合作更加紧密。企业加快了量子能量传输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突破。凌逸和他的团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虽然暂时克服了眼前的困难,但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量子能量传输技术要真正改变世界,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他们,将继续肩负使命,在这条充满未知的科技之路上砥砺前行。